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原文注釋譯文,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賞析作者朱淑真簡介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我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標籤: 月亮 閨怨 景色 情感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譯文

遠處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見,近處水上的樓台盡入眼底。一個人躺在帷帳之中,無人相伴。雙眉上還是舊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轉身起來,坐在窗前,眼前不時有流螢飛過。抬著望著天空一輪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憐惜我的憂愁,不忍變圓。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註釋

榭:音謝,建於高台或水面(或臨水)之木屋。
鳳幃:閨中的帷帳。
娥:眉毛。
顰:作動詞為皺眉,作形容詞為憂愁。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賞析

朱淑真本人的愛情生活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多情而敏感。詞中寫女主人公從缺月獲得安慰,不啻是一種含淚的笑顏。無怪魏仲恭在《朱淑真斷腸詩詞序》中評價其詞為“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豈泛泛者所能及”。
“春秋多佳日”山亭水榭 ”的風光當分外迷人,但詞人卻以極冷漠的筆調作出此詞,因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鳳幃”中之“寂寞”——獨處無郎,還有什么賞心樂事可言呢?“鳳幃”句使人聯想到李商隱《無題》詩中的名句:“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如此情狀 ,叫人怎不顰眉,怎不愁悶?有意味的是,詞人使“愁悶”與“顰眉”分屬於“新”“舊”二字。“舊”字以見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長“新”字則表現其愁情之與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與相思有關,這又是“舊”。“新”“舊”二字相映成趣,更覺情深。
輾轉反側,失眠多時,於是乃有“起來”而“臨繡戶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來。然而戶外所見,只不過“時有疏螢度”而已,其人望來終不來。此時,女主人公空虛寂寞的情懷,是難以排遣的。在這關鍵處,詞人又卻又寫出了一絲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詞人給她一點安慰,一輪缺月,高掛中天,並賦予它人情味,說它因憐憫閨中人的孤棲,不忍獨圓。“多謝”二字,痴極妙極。同是寫孤獨情懷,蘇東坡在圓月上做文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則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移情於物,怨謝由我,真有異曲同工同妙。此詞最有興味之所在正是結尾兩句。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作者朱淑真簡介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