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別范南伯原文注釋譯文,蝶戀花·別范南伯賞析作者楊炎正簡介

蝶戀花·別范南伯

[作者] 楊炎正   [朝代] 宋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東流去。弱柳繫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後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

《蝶戀花·別范南伯》譯文

無盡的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使春江水漲,浩浩蕩蕩,一派東流去,儘管盛情挽留,但朋友還是不得不登船離去。耳聽那越來越小的櫓聲,為你前程坎坷難卜擔憂。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尋春,依舊是當年我們曾走過的那條路。懸想別後友人思我,回望之時,已是有無數亂山遮隔。

《蝶戀花·別范南伯》註釋

⑴ 剗地:依舊,還是。此處作“一派”講。
⑵鳴艣:艣同‘櫓’,鳴艣,指划船的櫓搖動時所發出的聲音。
⑶南徐:州名。東晉時僑置徐州於京口,後曰南徐;即今江蘇鎮江市。

《蝶戀花·別范南伯》賞析

賞析一

送別朋友,是唐宋詞中經常被採納的題材之一。這方面的名篇佳作,數不勝數。楊氏的這首送別詞,雖非上乘之作,但寫得幽暢婉曲,頗有特色。詞的發端便直言離恨:“離恨做成春夜雨。”與好朋友春夜話別,無盡的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那綿綿春雨就像綿綿友情。“添得”二句進一步寫一場春雨,使春江水漲,浩浩蕩蕩,一派東流去。以春江東流,來寫離愁滔滔不絕,近於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意。
“弱柳”兩句寫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儘管盛情挽留,但朋友還是不得不登船離去王安石有《題朱郎中白都莊》詩曰:“藜杖聽鳴艣。”眼看著船兒漸去漸遠,耳聽那越來越小的櫓聲,心中既為朋友離去而悵惘,有一種“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對朋友一路風波之勞和前程坎坷難卜的擔憂。“為君愁絕”中一個“絕”字,飽含這無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寫朋友要去的目的地。這句話表面上是說: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尋春,依舊是當年我們曾走過的那條路。話語下面隱藏的意思是:本是當年你我結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單影隻,一個人獨自踏青了。路依舊而人不同,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裡行間。
結尾“後夜”兩句是懸想別後友人思己,回望之時,已是有無數亂山遮隔。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宋詞中屢見。下片首稱“君”,故“獨憐”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詞人懸想而出,故“亂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沈祥龍《論詞隨筆》)這首詞結句俊秀飄逸、悠悠長長,有不盡之意。這種結法與李白詩《黃鶴樓孟浩然之廣陵》的結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及岑參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結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一樣,都是“‘臨去秋波那一轉’,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絕者也。”李漁《窺詞管見》)陸氏侍兒有《如夢令·送別》詞曰:“日暮馬嘶人去,船逐清波東注。後夜最高樓,還肯思量人否?無緒,無緒,生怕黃昏疏雨。”這首小令的意境和這首《蝶戀花》的詩情畫意,確乎相近,可對讀並可互相發明。

賞析二

這首詞描繪春景,抒寫離情。上片寫惜別。春江水滿,離愁千萬。弱柳繫船,留君不住。因而聞櫓聲更增添離愁。下片構想別後情景。回望送別之處,惟見亂山重疊,故人安在!
全詞抒寫離愁別緒,細膩委婉,工巧別致。

《蝶戀花·別范南伯》作者楊炎正簡介

楊炎正

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於京鏜,為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於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