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原文注釋譯文,江夏送倩公歸漢東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賞析

【注釋】:原序:昔謝安四十,臥白雲於東山;桓公累征,為蒼生而一起。常與支公游賞,貴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爾。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歸漢東,使我心痗。夫漢東之國,聖人所出,神農之後,季良為大賢。爾來寂寂,無一物可紀。有唐中興,始生紫陽先生。先生六十而隱化,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於他日。且能傾產重諾,好賢攻文,即惠休上人與江、鮑往復,各一時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親遂行,流涕惜別。今聖朝已舍季布,當征賈生,開顏洗目,一見白日,冀相視而笑於新松之山耶?作小詩絕句,以寫別意。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