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原文注釋譯文,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虹霓掩天光,哲後起康濟。
應運生夔龍,開元掃氛翳。
太微廓金鏡,端拱清遐裔。
輕塵集嵩岳,虛點盛明意。
謬揮紫泥詔,獻納青雲際。
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
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
未作仲宣詩,先流賈生涕。
掛帆秋江上,不為雲羅制。
山海向東傾,百川無盡勢。
我於鴟夷子,相去千餘歲。
運闊英達稀,同風遙執袂。
登艫望遠水,忽見滄浪枻。
高士何處來,虛舟渺安系。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麗。
延引故鄉人,風義未淪替。
顧侯達語默,權子識通蔽。
曾是無心雲,俱為此留滯。
雙萍易飄轉,獨鶴思凌歷。
明晨去瀟湘,共謁蒼梧帝。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