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原文注釋譯文,詠史賞析作者龔自珍簡介

詠史

[作者] 龔自珍   [朝代] 清代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標籤: 諷刺 詠史 目的

《詠史》註釋

此題雖為“詠史”,實為揭露社會現實,作於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
金粉:婦女化妝用品,用作繁華綺麗之意。
牢盆:煮鹽器,代指鹽商,此 中實指主管鹽務的官僚。
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文字獄:反動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以文字犯忌,羅織罪名。
稻粱謀:只考慮維持生計。語出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一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田橫:秦末群雄之一,原為齊國貴族,在陳勝吳廣起義後,田橫與田儋、田榮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後占據齊地為王。後 統一天下,田橫不肯稱臣於漢,率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被迫赴洛,在途中自殺。

《詠史》賞析

賞析一

龔自珍這首《詠史》寫出了清代一些知識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屢興文字獄,大量知識分子因文字獲罪被殺。在這種酷虐的專制統治下,大多數知識分子不敢參與集會,言行十分謹慎,唯恐被牽入文字獄中。他們著書立說,也只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弄口飯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見解。作者是清代後期的一個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對這種現象十分憤慨,因而以婉轉之筆出之。
對於當時日趨頹廢的社會風氣,詩人有著清醒的認識。此詩以東南一帶上層社會生活為背景,對這一現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聯以概括之筆,渲染東南名流們紙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虛無聊的精神世界。頷聯寫市儈小人、虛浮之徒把握權柄、占據要津的不合理現象。頸聯則反映處於思想高壓下的文人們,已成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輩。尾聯借田橫五百壯士殺身取義的故事,感嘆氣節喪盡、毫無廉恥的社會現狀。此詩從現實感慨出發,而以歷史故事作為映襯,具有強烈的批判與諷刺效果。
“牢盆”是煮鹽的器具。牢盆狎客指鹽商即有錢人。“團扇”代指美人。團扇才人即專門吟詠淫辭艷賦的無聊文人。田橫是秦末起義英雄之一劉邦統一中國後他以自殺拒絕降漢,其500名部下也隨他悲壯自殺。這首詩以悲憤的心情譴責社會的墮落。 東南地方的人們整日過著奢侈淫靡的生活,上層社會的人們只知爭名奪利勾心鬥角。有錢人操縱社會,幫閒文人洋洋得意。人們談起“文字獄”都都嚇得半死,不敢說真話;有人寫書著文也只是為了養家餬口。最後作者憤激地指問:像田橫及其部下那一類剛勇猛烈的中國人都哪裡去了?難道都爬上官位享受榮華富貴去了嗎?作者憂憤之情難以自抑,詩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賞析二

《詠史》的第二首,它針對魏晉以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腐敗局面,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強烈對比,反映出寒門與士族的矛盾,暴露出門閥制度的腐朽與黑暗,又引用史實說明有才之士橫造壓抑乃古有之。這樣的詩歌所評論的就不止是現實,而且包容了歷史;所譴責的就不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社會的痼疾;所抒發的也不只是作者的個人怨恨,而是代表了古往今來寒士們的不平之鳴。這首詩開端巧用比興,然後用自然現象引入社會現實,最後援引史實進行說明,使史實與現實緊密結合,詠史實為詠懷,這是左思《詠史》成熟的重要標誌。

《詠史》作者龔自珍簡介

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