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籍 [朝代] 唐代
嗚呼吏部公,其道誠巍昂。生為大賢姿,天使光我唐。
德義動鬼神,鑒用不可詳。獨得雄直氣,發為古文章。
學無不該貫,吏治得其方。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強。
再使平山東,不言所謀臧。薦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
親朋有孤稚,婚姻有辦營。如彼天有斗,人可為信常。
如彼歲有春,物宜得華昌。哀哉未申施,中年遽殂喪。
朝野良共哀,矧於知舊腸。籍在江湖間,獨以道自將。
學詩為眾體,久乃溢笈囊。略無相知人,黯如霧中行。
北游偶逢公,盛語相稱明。名因天下聞,傳者入歌聲。
公領試士司,首薦到上京。一來遂登科,不見苦貢場。
觀我性樸直,乃言及平生。由茲類朋黨,骨肉無以當。
坐令其子拜,常呼幼時名。追招不隔日,繼踐公之堂。
出則連轡馳,寢則對榻床。搜窮古今書,事事相酌量。
有花必同尋,有月必同望。為文先見草,釀熟偕共觴。
新果及異鮭,無不相待嘗。到今三十年,曾不少異更。
公文為時師,我亦有微聲。而後之學者,或號為韓張。
我官麟台中,公為大司成。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揚。
特狀為博士,始獲升朝行。未幾享其資,遂忝南宮郎。
是事賴拯扶,如屋有棟樑。去夏公請告,養疾城南莊。
籍時官休罷,兩月同游翔。黃子陂岸曲,地曠氣色清。
新池四平漲,中有蒲荇香。北台臨稻疇,茂柳多陰涼。
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已平。共愛池上佳,聯句舒遐情。
偶有賈秀才,來茲亦同並。移船入南溪,東西縱篙撐。
劃波激船舷,前後飛鷗鶬,回入潭瀨下,網截鯉與魴。
踏沙掇水蔬,樹下烝新粳。日來相與嬉,不知暑日長。
柴翁攜童兒,聚觀於岸傍。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
釣車擲長線,有獲齊歡驚。夜闌乘馬歸,衣上草露光。
公為游谿詩,唱詠多慨慷。自期此可老,結社於其鄉。
籍受新官詔,拜恩當入城。公因同歸還,居處隔一坊。
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公既相邀留,坐語於階楹。
乃出二侍女,合彈琵琶箏。臨風聽繁絲,忽遽聞再更。
顧我數來過,是夜涼難忘。公疾浸日加,孺人視藥湯。
來候不得宿,出門每回遑。自是將重危,車馬候縱橫。
門仆皆逆遣,獨我到寢房。公有曠達識,生死為一綱。
及當臨終晨,意色亦不荒。贈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公比欲為書,遺約有修章。令我署其末,以為後事程。
家人號於前,其書不果成。子符奉其言,甚於親使令。
魯論未訖注,手跡今微茫。新亭成未登,閉在莊西廂。
書札與詩文,重疊我笥盈。頃息萬事盡,腸情多摧傷。
舊塋盟津北,野窆動鼓鉦。柳車一出門,終天無回箱。
籍貧無贈貲,曷用申哀誠。衣器陳下帳,醪餌奠堂皇。
明靈庶鑒知,仿佛斯來饗。
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秋思
○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涼州詞三首·其三
○ 涼州詞三首
○ 春別曲
○ 張籍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