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原文注釋譯文,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賞析作者歐陽修簡介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

[作者] 歐陽修   [朝代] 宋代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標籤: 感傷 友情 送別 情感 場景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註釋

還記得當年剛剛進士登第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今卻是官職卑微身老天涯。分別十年以來(我一事無成)白白辜負了當年新科進士的宴會。
聽說你要到的閬州有閬山可以通往神仙閬苑,可我登上高樓卻望不到你的家。獨處孤城寒日無端西斜,離別愁緒難以說盡,只見那經霜的紅樹連線著遠處的紅霞。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賞析

朋友相見,欣喜萬分,還記得當年在金鑾殿上,一同科舉及第,受到皇上的嘉獎。欣喜唐朝殿試考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後,皇上很重視,當時正值春天,新科進士在杏園要舉行探花宴會,狀元要用金質銀引簪花,諸進士用彩花,由鼓樂儀仗隊簇擁出正陽門,騎馬遊街,備傘蓋儀送回會館住所。當年情景如在昨日,欣喜無比。而今,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世事多變,自己貶官在滁州,宦海沉浮,道不盡的滄桑悲涼,有多少事,多少情讓人傷心無奈。一晃十年過去,各自奔忙。人生路艱難,歧途無奈。空辜負了當時皇帝的盛宴。道一聲悲嘆無奈。
今天聽說你要去所閬山,巴山蜀水,荒涼之地。但是聽說那是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關山重重,道路遙遙,我們看到了無限的空間,開闊的視野。但一想到朋友匆匆相逢,匆匆離別,各自都要在荒涼的地方度過人生的是時候,禁不住讓人愁緒萬千,真是離愁漸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多年的遭遇,多年的思念,多年的追求,都是那樣的讓人留戀思念,只看見經霜紅樹連著天邊的晚霞。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作者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遊,以詩唱和。後入朝任館閣校勘,歐陽修因事遭貶,他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轉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揚州、潁州、開封府,後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歸,贈太子太師。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主張文以明道,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舍近取遠”(《與張秀才第二書》),強調文道結合,二者並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對浮艷華靡的文風。其散文《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政論、史論,或針砭時弊,或以古鑒今,其《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暢、委婉曲折。(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