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釋譯文,賞析作者簡介

吾思夷陵山,山亂不可究。
東城一堠余,高下漸岡阜。
群峰迤邐接,四顧無前後。
憶嘗祗吏役,鉅細悉經覯。
是時秋卉紅,嶺谷堆纈繡。
林枯松鱗皴,山老石脊瘦。
斷徑履頹崖,孤泉聽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見耕耨。
澗荒驚麏奔,日出飛雉雊。
盤石屢欹眠,綠岩堪解綬。
幽尋嘆獨往,清興思誰侑。
其西乃三峽,嶮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傾,岸立兩崖斗。
黔巫望西屬,越嶺通南奏。
時時縣樓對,雲霧昏白晝。
荒煙下牢戊,百仞寒溪漱。
蝦蟆噴水簾,甘液勝飲酎。
亦嘗到黃牛,泊舟聽猿狖。
巉巉起絕壁,蒼翠非刻鏤。
陰岩下攢叢,岫穴忽空透。
遙岑聳孤出,可愛欣欲就。
惟思得君詩,古健寫奇秀。
今來會京師,車馬逐塵瞀。
頹冠各白髮,舉酒無蒨袖。
繁華不可慕,幽賞亦難遘。
徒為憶山吟,耳熱助嘲詬。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遊,以詩唱和。後入朝任館閣校勘,歐陽修因事遭貶,他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轉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揚州、潁州、開封府,後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歸,贈太子太師。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主張文以明道,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舍近取遠”(《與張秀才第二書》),強調文道結合,二者並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對浮艷華靡的文風。其散文《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政論、史論,或針砭時弊,或以古鑒今,其《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暢、委婉曲折。(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