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谷晚望原文注釋譯文,駱谷晚望賞析作者韓琮簡介

駱谷晚望

[作者] 韓琮   [朝代] 唐代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駱谷晚望》譯文

遼闊的秦川沃野千里,風景如畫,浩浩蕩蕩的渭水如綿長的細絲一般穿越三秦。這美麗的風景畫是我在歸鄉途中一望所見的。這次不如不回來啊,懷著這種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嶺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斷腸。

《駱谷晚望》註釋

⑴駱谷:在陝西周至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孔道,是一處軍事要隘。
⑵川:平川。秦川:指秦嶺以北古秦地,即今陝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
⑶還家;一作“還鄉”。
⑷“公子”二句:典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駱谷晚望》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學文學院術研究帶頭人、安徽大學古籍整理漢語言文字研究所顧問馬君驊對此詩的賞析。
駱谷在陝西周至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孔道,是一處軍事要隘。詩人晚望於此,有感而吟此詩。此為緣景遣懷詩。這類詩率多景為賓,情為主,以景起興,以情結景,它藉助眼前實景,抒發內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麗,越反襯心情的淒婉,細讀自見堂奧。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川,平川。“秦川”,指秦嶺以北古秦地,即今陝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詩人登上駱谷,晚霞似錦,殘陽如血,遠嶺近巒,濃妝淡抹,眼前展現一幅錦山繡水的美麗畫面。“如畫”二字把莽莽蒼蒼的遼闊秦川描繪得斜陽掩映,沃野千里,平疇閃光,叢林生輝。這是廣袤的大景。“如絲”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東流渭水狀寫得長河落日,浮光耀金,萬丈白練,飄浮三秦。這是綿長的遠景。大景與遠景交錯,山光與水色競美,蔚為壯觀。然而這些美景都是詩人站在駱谷“一望”中攝取的,又是在辭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見到的,句中特著“去國還家”四字,隱隱透露了詩人是失官還鄉,因而被壯麗河山所激發的豪情,一剎那間又被愁懷淹沒了。下兩句便將此情毫不掩飾地抒寫出來。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是說王孫出遊,樂而忘返,辜負了家鄉的韶華美景韓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孫”來指代宦遊人,實即自指,說自己這次“去國還鄉”還不如“莫來好”。對於遭逐淪落的詩人,這種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漢樂府·隴頭歌》之二所寫“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正可移來為韓琮寫照。韓琮的詩情正是由此歌生髮。他雖面臨如畫如絲的秦川渭水,心裡只覺得“嶺花多是斷腸枝”了。據歷史記載,韓琮被石載順驅逐之後,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不能不倍增其斷腸之慨。
“莫來好”是與“斷腸枝”相因果的。本來“嶺花”並無所謂“斷腸枝”,只因作者成為斷腸人,“嶺花”才幻成了“斷腸枝”。斷腸人對斷腸枝,自然不如莫來好了。
全詩二十八字,並無驚人警語,而自有一種形象意蘊,令人迴腸盪氣,原因在詩家慣用的以樂景寫哀的對比反襯手法,在這裡得到了長足的發揮。起句寫美景,景美得撲人眉宇;收句寫愁腸,腸愁得寸寸欲斷。同一詩境,效果迥異,令人讀來自入彀中。試一口誦心維,景乎,情乎,樂乎,悲乎,似都渾然莫辨了。其點化契機,仍然是“莫來好”三字所導入的一種閒愁美,哀傷美。樂景固然給人以美感,哀景同樣給人以美感。在特定詩境下,先樂後哀,樂中生悲,會更使詩味濃郁,咀嚼甜美。此詩得之。

《駱谷晚望》作者韓琮簡介

韓琮

韓琮:生卒不祥,於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後,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指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後失官,無聞。同名清朝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