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譯文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
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艷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註釋
⑴浣溪沙:詞牌名。
⑵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⑶繰(s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繰,同“繅”,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出蠶絲。
⑷牛衣:蓑衣之類。這裡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⑸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閒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⑹野人:農夫。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作者:佚名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作者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