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原文注釋譯文,上留田行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上留田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一鳥死,百鳥鳴。
一獸走,百獸驚。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迴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交柯之木本同形,
東枝憔悴西枝榮。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標籤: 樂府 目的 諷刺

《上留田行》註釋

①崢嶸:高峻的樣子。
②蓬科:同“蓬顆”,土墳上長滿的荒草。
③銘旌:古時豎在靈柩前標有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④桓山: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北。
⑤參商:參星與商星。
⑥延陵:指的是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季札。

《上留田行》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