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譯文
這幾天,他象流雲飄哪裡?忘了回家,不顧芳春將逝去。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閒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
淚眼倚樓不斷自言語,雙燕飛來,路上可與他相遇?紛亂春愁如柳絮,夢中到哪尋他去?
《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註釋
1.行云:宋玉《高唐賦序》記巫山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世多借指行蹤無定的美人,此指所思情郎。
2.不道:張相《詞曲語辭彙釋》卷四:“不道,擾雲不知也;不覺也;不期也。馮延已《蝶戀花》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言不覺春將暮也。”
3.百草二句:清譚獻《復堂詞話》:“行雲、百草、千花、香車、雙燕,必有所託。”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日。譚獻《蝶戀花》詞:“連理枝頭儂與汝,乾花百草從渠許。”以連理枝頭與千花百草對舉,正可與此對看。
4.淚眼二句:陳廷焯《詞則·大稚集》卷一:“‘雙燕’二語映首章。”
《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作者馮延巳簡介

馮延巳 (903--960)南唐詩人,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