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譯文
鑄有狻猊提鈕的銅爐里,薰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後,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註釋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者:通這。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據此詩譜成《陽關三疊》,為送別之曲。此處泛指離歌。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後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陶淵明《桃花源記》雲武陵(今湖南常德)漁人入桃花源,後路徑迷失,無人尋見。此處借指愛人去的遠方。韓琦《點絳唇》詞:“武陵凝睇,人遠波空翠。”
煙鎖秦樓:總謂獨居妝樓。秦樓,即鳳台,相傳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乘風飛升之前的住所。馮延巳《南鄉子》詞“煙鎖秦樓無限事。”
眸(móu):指瞳神。《說文》:“目童(瞳)子也。”詳見瞳神條。指眼珠。《景岳全書》卷二十七引龍木禪師語曰:“……人有雙眸,如天之有兩曜,乃一身之至寶,聚五臟之精華。”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作者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