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元珍原文注釋譯文,戲答元珍賞析作者歐陽修簡介

戲答元珍

[作者] 歐陽修   [朝代] 宋代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戲答元珍》譯文

我懷疑春風吹不到這荒遠的天涯,
不然已是二月這山城怎么還看不見春花?
殘餘的積雪壓在枝頭好象有碧桔在搖晃,
春雷震破冰凍那竹筍也被驚醒想發嫩芽。
夜晚聽到歸雁啼叫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
帶著病進入新的一年面對春色有感而發。
我曾在洛陽做官觀賞過那裡的奇花異草,
山城野花開得雖遲也不必為此嗟嘆驚訝。

《戲答元珍》註釋

(1)元珍:丁寶臣,字元珍,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市)人,時為峽州軍事判官。
(2)天涯:極邊遠的地方。人貶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遠,故云。
(3)山城:亦指夷陵。
(4)“殘雪”二句:詩人在《夷陵縣四喜堂記》中說,夷陵“又有橘柚茶筍四時之味”。殘雪:初春雪還未完全融化。 凍雷:初春時節的雷,因仍有雪,故稱。
(5)“夜聞”二句一作“鳥聲漸變知芳節,人意無聊感物華”。歸雁:春季雁向北飛,故 雲。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感物華:感嘆事物的美好。 物華 :美好的景物。
(6)“曾是”句: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歐陽修曾任 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洛陽以花著稱,作者《洛陽牡丹記 風俗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游遨。”
(7)凍雷:寒日之雷
(8)鄉思:思鄉、相思之情
(9)物華:自然景物

《戲答元珍》相關內容

導讀作者:佚名  宋仁宗景三年(1036),歐陽修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此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一本題為《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題目冠以“戲”字,是聲明此篇不過是游...

《戲答元珍》作者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遊,以詩唱和。後入朝任館閣校勘,歐陽修因事遭貶,他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轉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揚州、潁州、開封府,後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歸,贈太子太師。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主張文以明道,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舍近取遠”(《與張秀才第二書》),強調文道結合,二者並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對浮艷華靡的文風。其散文《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政論、史論,或針砭時弊,或以古鑒今,其《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暢、委婉曲折。(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