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原文注釋譯文,秋懷賞析作者歐陽修簡介

秋懷

[作者] 歐陽修   [朝代] 宋代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標籤: 思歸 秋天 抒懷 情感 季節

《秋懷》譯文

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
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
什么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秋懷》註釋

⑴秋懷:秋日的思緒情懷。
⑵節物:節令風物。
⑶酒旗:酒店懸掛於路邊用與招攬生意的錦旗。
⑷包羞:對所做事感到恥辱不安。
⑸鹿車:用人力推挽的小車。《風俗通義》說因其窄小,僅載得下一鹿,故名。
⑹潁東:指潁州(今安徽阜陽)。歐陽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潁州,樂西湖之勝,將卜居,不久內遷。翌年,約梅聖俞買田於潁。

《秋懷》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複雜情感。首聯說應季節時令而產生的景物難道不好嗎?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卻這樣令人心神沮喪呢?頷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描繪“節物”,詠盡秋日佳趣。那么,究竟為何而心緒黯然?該聯採用白描的手法,將酒旗招搖於西風中,菊花在細雨中盛開之景形象描述,以樂景襯哀情照映首聯,並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心情的黯然。頸聯告知我們,詩人因感嘆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茫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中無補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聯便寫作者歸隱的思想。這就是詩人心緒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淒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身世經歷,以“悲秋”、“秋興”、“秋懷”為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如黃庭堅的“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秋懷》二首之二)便是這類感秋抒懷詩中的佳作。這兩首《秋懷》詩,並未憑秋色訴離情,托秋意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們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歐陽修詩的首聯“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用反問句式,點明自己熱愛自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秋天不僅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是五穀登、山果熟、菊黃蟹肥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本應令人欣喜陶醉,為什么反而使詩人黯然神傷呢?--這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頸聯承第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要理解這兩句,先須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內涵。詩人幼孤家貧,生性節儉,而今已有豐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顯然不是個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國家大事。如果說上句尚屬隱約其詞,那么,下句便由隱約而明朗:所謂“包羞”,即指所作所為於心不安,只感到恥辱。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那是批評項羽不能包羞忍恥,再振羽翼。歐陽修詩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兩句意為:因感嘆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國無補的苟且生活。其憂國之情溢於言表。
這種拳拳憂國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繪得以展現的。詩人以景傳情,情韻深長。歐陽修的詩頷聯承首句描繪“節物”: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西風裡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十字詠盡秋日佳趣。《雪浪齋日記》云:“或疑六一詩,以為未盡妙,以質於子和。子和曰:‘六一詩只欲平易耳。如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豈不佳?’”這聯名句,不用一個系詞,不著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不僅有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那樣的自然美景,也有張籍“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那樣的市井側影,可謂出語平淡而寄情深邃。
歐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隱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複雜感情。羅詩則表現了深切的亡國之痛,如“淒涼”、“那堪”、“風雨”及“氈寒”等詞,無一提及國勢,卻洋溢著作者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焦灼以至失望憤慨的情緒,含蘊是深廣的。
歐詩尾聯借用佛教用語,憤然思歸:“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隱山林。兩句意謂: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潁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惡。歐陽修《六一居士傳》自述,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故號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即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總之,這首詩“實而有條理”,流轉自然,語無華飾而愛國情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秋懷》作者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遊,以詩唱和。後入朝任館閣校勘,歐陽修因事遭貶,他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轉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揚州、潁州、開封府,後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歸,贈太子太師。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主張文以明道,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舍近取遠”(《與張秀才第二書》),強調文道結合,二者並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對浮艷華靡的文風。其散文《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政論、史論,或針砭時弊,或以古鑒今,其《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暢、委婉曲折。(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