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老君廟原文注釋譯文,謁老君廟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謁老君廟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標籤: 寺廟 其他

《謁老君廟》譯文

老祖宗李耳心懷慈悲,憐憫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經》。如今,當我步入他的寺廟時,不禁心神肅靜。
這廟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荒草茂盛幾乎把路掩蓋,台階上落下的灰塵很厚,所以,鳥爪子的印跡深深。
老子出函谷關就到流沙國去了,所以,丹爐的香火無人傳承,出關的道路上紫煙迷茫,哪裡還有他的行蹤?
你走後一千年,我獨自面對著這清冷的寺廟,蕭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萬分?

《謁老君廟》註釋

⑴《宋書》:“靈廟荒殘,遺象陳昧。”
⑵《列仙傳》:關令尹喜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
⑶《太平御覽》:《關令內傳》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為關令。少好學,善天文秘緯。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四邁,喜曰:“應有異人過此。”乃齋戒掃道以俟之。及老子度關,喜先戒關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止以白之。”果至,吏曰:“願少止。”喜帶印綬,設師事之道,老子重辭之。喜曰:“願為我著書,說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於是著《道德經》上下二卷。

《謁老君廟》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