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侍御之廣德原文注釋譯文,送韓侍御之廣德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送韓侍御之廣德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標籤: 送別 友人 友誼

《送韓侍御之廣德》賞析

的前兩句“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是寫韓歆“昔日”與“今日”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韓侍御,即韓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載)被貶,由殿中侍御史來廣德隱居,此時李白送韓歆去廣德。昔日,韓歆是侍御,“或給事殿中,或舉劾非法,或督察郡縣,或奉旨外出”,“衣以繡者,尊寵之也。”可以說是耀武揚威,富貴榮耀。然而,韓歆“因朝會,聞帝讀隗囂、公孫述相與書,歆曰:‘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帝大怒,以為激發。”“今日”李白“貰酒”來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的後兩句“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寫歡送韓歆的情景。韓歆被貶,要去廣德隱居,人們送別得喝酒,酒要用錢來買,沒錢的李白有時用五花馬、紫綺裘、龍泉劍去換。然而此時,詩人又身無分文,好友來了,“人情大似債,頭頂鍋來賣。”李白去賒酒,而且賒了大量的酒,“與君傾”。詩人一邊賒酒,一邊又去賒月。“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賒月自然要簡單得多。“暫就東山賒月色”,這裡的“月色”也賒下了,這裡的“舞台”是東山,燈光、布景任爾用,詩中將“酒、月、歌”融合在“東山”的大背景下。當夜皓月當空,月光滿地,詩人放聲歌唱,人們盡興歡歌,“酣歌一夜”,通宵達旦,這是為歡送一個人:“泉明”。泉明,即淵明陶淵明。《野客叢書》載:“謂淵明一字泉明,李白詩多用之,不知稱淵明謂泉明者,蓋避唐高祖諱耳,猶揚淵之稱揚泉,非一字泉明也。”詩人有意此時把韓歆比作陶淵明。因陶曾在彭澤縣為縣令,辭官不做。他“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李白在這裡將兩人相比,主要是對韓歆的安慰,更是對他的頌揚。
這首詩在藝術上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睹物興情”、“辭以情發”。李白將客觀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觀意象,並達到了形式上的同構與精神上的共鳴,體現了詩人與友人的那種淳樸、真摯的友情。詩句渾然天成,如行雲流水。

《送韓侍御之廣德》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