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
《鸚鵡》賞析
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七律《鸚鵡》作於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這兩句是說,鸚鵡的主人深情伶愛它靈巧善言的嘴吧。然而鸚鵡卻不領情,它想的是怎樣衝出牢籠遠走高飛。鸚鵡的心思和主人的憐愛是多么不同啊!似以物喻人,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鸚鵡》作者羅隱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