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過描寫小蟲蝜蝂善負物、喜爬高的特性,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它的寓意為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太貪心,嘲諷了追求名位、貪婪成性的醜行。文章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負物,喜爬高兩個特性;第二部分諷刺腐敗官僚的貪得無厭。這兩部分分別扣住蝜蝂和腐敗官吏各自特點展開議論,兩部分相互對應,意理一貫,內在邏輯十分嚴密,將小蟲和官僚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雖然篇幅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於思考社會人生問題,寫貪官污吏的貪婪成性入木三分。此文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這一藝術形象柳宗元的文章善於繪聲繪影,因物肖形,創造了比較完整的、個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動物本身的特徵, 形象鮮明生動,又揭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臉,寓意深刻。這篇《蝜蝂傳》就是集中了許多善執物、好上高的小蟲的特點,塑造了一個貪婪,愚頑的蝜蝂小蟲形象。蝜蝂是一種由作者幻形出來的小動物。此名雖出現在《爾雅·虫部》中,而郭璞卻無法對它注釋只註上“未詳”二字。可見,蝜蝂不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小蟲。柳宗元創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諷刺吏道的黑暗和腐敗。作者對這種小蟲的特徵作了非常細緻的描繪,其身上具有了貪官典型的特徵:一是好物:“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有貪得無厭的特點。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有攫取權力的特點。其所諷對象非常明確,作者在後面的議論部分更明確了諷刺的指向。因此章士釗在《柳文指要》 中直接指出,文中蝜蝂所諷刺的是柳宗元熟悉的唐朝宰相王涯,此人無比貪婪,其結局與蝜蝂一樣,死於自己所積累的財富。其實蝜蝂形象的刻畫主要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官場中的社會現象。此文的另一個特色是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蝜蝂貪得無厭,最終因此喪身於這一性格,形象地寫出貪官污吏的貪婪愚蠢以及最後的悲慘命運,表達了作者對於官場腐敗的厭惡以及批判。聯繫作者的政治歷程來看,這篇文章同時應包含著作者自己在政治鬥爭中所取得的教訓。這篇文章,行文簡約精妙,說理師法自然,結構細密,邏輯嚴謹,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更妙的地方是,連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給後世的閱讀者、研究者提供不盡的想像空間,千載以後,仍能警戒世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朝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小石潭記
○ 江雪
○ 捕蛇者說
○ 漁翁
○ 黔之驢
○ 柳宗元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