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聯,以曉雞和寒鶩自喻。詩意有兩種解說。一、曉雞(晨雞)因樹雪之光而驚鳴(誤以為天明),喻不忘進取之心;以寒池之鴨表現自己不改操守(劉學鍇等《李商隱詩選》)。二、雞棲樹上則有雪,鴨守池中則結冰,極寫處境的寒苦(周振甫《李商隱選集》)。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進取報效,是因;終遭困頓寒苦,是果。晨雞報天曉,喻進取;寒鶩守冰池,喻退處。兩句詩極其形象地描繪出作者不諳世務、進退兩難的處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緊了詩題的“冬”字,即景抒情。李商隱極其擅長托物寓懷。他的詠物詩,如《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又如《流鶯》:“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蟬之高棲悲鳴,鶯之飄泊不定,可與此篇曉雞寒鶩參照體味,從中想像作者的思想情懷與遭遇。第三聯,照應詩題冬“暮”。“暮”字雙關,所以第一句寫時序,第二句寫年歲。冬季日短,暮色很快來臨;隨著時光的流逝,自己也進入了衰頹的晚景。這是為下一聯的抒憤寄慨蓄勢的。人到晚年,“羽翼摧殘”,不可能再有作為了。第四聯,緊應上聯,發出內心的呼喊:為什么平生匡國濟世的抱負,不能與早年的心愿相合呢?這呼喊是憤慨的,因為商隱明明知道這個“為什么”。這呼喊同時又是淒涼感傷的,因為它畢竟出自一個性格不算堅強而又經歷過太多打擊的詩人。此詩和李商隱多數作品一樣,感傷的情調籠罩全篇,從“羽翼摧殘”到“急景”、“頹年”,尤其是曉雞寒鶩的具體形象,都是如此。不過這首詩與李商隱很多作品多含膾炙人口的名句卻有所不同紀昀評之曰:“無句可摘,自然深至。”沒有刻意錘鍊和精心藻飾,沒有運用作者本來擅長的組織故實的手法,也沒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所以無句可摘;但它能恰如其分地、真實具體地表達此時此地的感受與心情,讀之動容,所以說自然深至。當然,它仍然謹守平仄格律,注意對偶工整(四聯中有三聯對偶),用詞造句都力求避免粗疏隨意,因此和某些標榜自然平淡而流為枯淡俚淺的作品不同。在李商隱集中,它別具一格,又包含著商隱固有的特質,包含著多樣化中的某種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