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鴟
[作者] 韓愈 [朝代] 唐代
屋東惡水溝,有鴟墮鳴悲。
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君童叫相召,瓦礫爭先之。
計校生平事,殺卻理亦宜。
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
晴日占光景,高風恣追隨。
遂凌鸞鳳群,肯顧鴻鵠卑。
今者命運窮,遭逢巧丸兒。
中汝要害處,汝能不得施。
於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將死命,浴以清水池。
朝餐輟魚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無以致,蒙德久猶疑。
飽入深竹叢,飢來傍階基。
亮無責報心,固以聽所為。
昨日有氣力,飛跳弄藩籬。
今晨忽徑去,曾不報我知。
僥倖非汝福,天衢汝休窺。
京城事彈射,豎子不易欺。
勿諱泥坑辱,泥坑乃良規。
《病鴟》作者韓愈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闢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愈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