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原文注釋譯文,馬詩二十三首賞析作者李賀簡介

馬詩二十三首

[作者] 李賀   [朝代] 唐代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飢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發斷鋸長麻。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乾。

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騏驎。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鐙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鏇風。

白鐵剉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伯樂向前看,鏇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汗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馬詩二十三首》賞析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象是重複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複,那么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繫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么,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藉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儘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馬詩二十三首》作者李賀簡介

李賀

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後由於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一個形同僕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老家過上隱居生活。李賀常騎著一頭跛腳的驢子,背著一個破舊的錦囊,出外尋找靈感。他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套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