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一
“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並船歌”,清秋時節,蓮子成熟了,碧荷沿江連綿無際,正是收穫的季節。採蓮女們笑著,唱著駛船來江上採蓮。“並船歌”,幾隻船兒緊緊相靠,並駕齊驅。一個“並”字,突出了採蓮是群體活動,以及採蓮女們的爽朗和快樂。她們的船搖到哪裡,她們那優美的歌聲就飛到哪裡。江流蜿蜒向前,歡快悠揚的歌聲隨著江流一路飄蕩。這陣陣甜美的歌聲,為清秋江面增添了無限風光。這兩句環境描寫,烘托出秋江採蓮的熱鬧場景。下面兩句具體描繪採蓮細節:“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齊戢戢,形容眾多蓮蓬露出水面,一個挨一個,戢戢然。這些飽滿的蓮子,吸引著採蓮女們。她們盪著小船,在荷叢里穿梭,在綠色的芙蓉國里你追我趕,相互競賽,都想多采一些蓮子。澄碧的水面,濺起一朵朵晶瑩閃亮的水花,盪起一道道翡翠般的波浪。歌聲、笑聲、槳聲,合奏出一支支活潑歡暢的青春曲。綠葉青蓮,映襯採蓮女紅潤的面頰,採蓮女和粉紅的荷花在陽光下相映生輝。顏色的相互映襯,使畫面明麗多姿;荷葉和蓮子是靜態的,採蓮女和江水是動態的,靜態和動態相互轉換,襯托出畫面的中心——採蓮女輕盈、敏捷。“爭前,”描寫她們爭著划船向前,使輕舟競采的動人畫面躍然紙上。“競折”,突出她們爭相採摘蓮子的情態,把她們的青春風采寫活了。從“爭前”到“競折”,採蓮畫面的動態感越來越強。人連用爭、折、漾幾個動詞,描繪出採蓮女們神速、靈敏的動作、興奮歡快的心境,活靈活現地表現出她們輕盈飛動的神彩。前四句押“歌”韻,為第一段,展現出廣闊而熱鬧的秋江採蓮場景,情調悠揚甜美。五、六兩句寫尋藕:“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試牽”說明她們尋藕的目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長得多大了。因為此時的藕只是小嫩藕,還沒有到扒藕的季節。綠莖上有刺,如果不小心就會刺傷手。因此,她們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順著綠莖向下摸藕,採蓮子是那樣飛快,尋藕卻是如此緩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們尋藕的細緻。這兩句押“有”韻,為第二段,刻畫尋藕的具體細節,表現出她們勞作的情景。節奏緩慢,給人以舒緩輕鬆的感受。下面四句轉入刻畫採蓮人。“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這兩句用白描手法描繪採蓮女的妝扮。她們用白色的帶子繫著腰,顯示出形體曲線美和俊俏優美的風姿。她們不插玉釵,只施淡妝,表現出採蓮女的自然風采,表現出一種樸素大方的美,“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蓮子還沒有把船艙裝滿,她們便相互鼓勁:“我們結伴到前面的洲邊繼續采吧。”她們邊采邊相互關切地詢問:“我們越往前采,離家就越遠了,誰家住得遠一些?”一句親切的問話,揭示出她們善良的心地和開朗的性格,突出了她們相互的友愛和關切。這濃厚的人情顯示出她們美的心靈、美的情操,她們的形體美和內在美互為表里、相得益彰,給人美的享受。這四句押“洗”韻,為第三段,刻畫採蓮女們的形體外貌和內心世界,情調樸實親切。最後兩句描繪採蓮女暮歸:“歸時其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盪槳。”傍晚還在採蓮,表現了她們的勤勞。日暮漲潮,正好可以乘船疾駛。這個“共”字用得妙,突出了她們同出同歸和豐收後共同的歡樂。在歸途中,她們邊盪著槳邊拿著荷花玩耍。一天勞動後,她們還是那樣輕鬆。這最後兩句展現出一幅水彩畫:紅色的晚霞給採蓮女披上了絢麗的色彩,她們的歡笑和歌聲,為日暮秋江增添了無限的情趣。結尾和開頭照應緊密。最後兩句押“漾”韻,描繪出一幅採蓮女豐收歸來邊盪槳邊弄荷花的動人畫面,讓人們在輕鬆愉快中回味全篇。這首詩採蓮活動寫得相當細緻,從頭到尾都是運用敘述和白描手法,如同採蓮女一樣淡妝淺梳,不假雕飾,表現出一種純樸明麗的風格,洋溢著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全詩構思獨特,每韻一段,各段之間富有變化,從而展示出從晨出到暮歸群體採蓮的全部過程。全詩場景多變,情節豐富,令人留連往返,興味無窮。
賞析二
《採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採蓮女》、《湖邊採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採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採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而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採蓮勞動婦女形象。首二句寫日落時分,江水清澈,餘暉掩映,金波粼粼,蕩漾著苗條美麗女子的宛轉歌聲。詩一開頭就用樸素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荊歌”二字進而渲染了江南氣氛,接著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徵的細腰來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輕盈體態。此處“艷”字用得極妙,不僅與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她的美麗外貌,一字傳神,足可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媲美。聯繫首句,不由得使人想像到紅色的晚霞給她披上了絢麗的衣裳,給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與動人的歌聲,也為“日暮清江”增添了風光。已經日落黃昏,她還在江上乾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兒呢?詩的第三句揭了這個謎,原來她在採蓮。傍晚還在採蓮,表現了她的勤勞,邊采邊唱,勾畫出她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靜有動,一幅充滿濃郁水鄉生活氣息的採蓮圖躍然紙上。但是詩人並不滿足於繪聲繪色地描寫一個採蓮的場面,而著重於刻畫採蓮人。由“從小慣”三字,我們一方面可以知曉她採蓮熟練,另一方面也說明她健康樸實,從小就培養出勤勞的品質。聯繫日暮採蓮,自然讓人了解到採蓮是項繁重的勞動,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順勢帶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層,原來她在小小年紀就能駕馭風浪,該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勞啊!這兩句不僅寫出採蓮女的能幹和勞動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種健康純樸的美。這具“象牙微雕”是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靈逐層深入,情景兼容,由於詩人擇詞鍊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