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阻風原文注釋譯文,洞庭阻風賞析作者張泌簡介

洞庭阻風

[作者] 張泌   [朝代] 唐代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洞庭阻風》賞析

這是人途經洞庭遇風路阻時所寫的一首詩,詩歌描寫了洞庭的風光,並於詩歌中寄寓了自己的傷春情懷。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詩人因風大阻於洞庭湖邊,舉目遠眺,但見與洞庭湖相連的江面上空蕩蕩的,天氣陰沉,景物蕭索,使人頓生抑鬱之情,風大浪高,無法渡過洞庭,只得枯坐在釣船之內,盡日相伴的只有岸邊的菰蒲。“盡日”二字,表明了詩人因風路阻而無法行路的無可奈何心情。首聯通過空江的蕭然景致與整日地面對菰蒲,一種寂寞抑鬱的情感油然而生,為下面的進一步描寫作了鋪墊。
“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是寫詩人坐在釣船內所目睹的艙外情景。詩人舉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風特別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楊花也被吹得四處飛揚,迷濛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給遮掩住了。這兩句是描寫洞庭湖邊周圍的蕭然景致,是承接首聯中所描繪的氛圍而來的。一個“撲”字寫出了柳絮逐風而舞的狀態,極具動感。《唐詩別裁》注云:“夜泊洞庭湖港漢,故有‘綠楊花撲一溪煙’之句。否則風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一邊是白浪層層,一邊是白絮紛紛,水上陸上儘是白色,這種冷色調更添了幾許淒涼。首句直接寫風,連日的風使水面空空蕩蕩,足見風之大,而這兩句則從側面來寫風之大,正是因為有風,才有“浪高”,才有“花撲”,前後兩聯從不同角度入手,將洞庭暮春風起時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在首頷兩聯的寫景後,頸聯的這兩句承上開始抒情。路阻於洞庭之濱,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詩人感嘆道,如果是個有著坎坷經歷又極易感傷的人,遇到這種情形,切不可舉目遠眺,顯然這是詩人自身的經驗之談,因為詩人已經遠眺了並已生了傷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尷尬的是,愁悶已極的詩人此刻身上卻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沽酒來解愁沈德潛在《說詩語》中對律詩的五六兩句是這樣要求的:“五六必聳然挺拔,別開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須振起也。”這兩句由景轉情,確有別開一境、聳然挺拔的感覺。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詩歌的最後一聯以景作結。詩人從自己的感傷情緒中擺脫出來,舉目遠眺,只見此刻已經夕陽西下,雖說景色蕭然,但仍有幾家漁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遠處,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這裡的零星房屋,遠方的西下夕陽,同樣也給人以蕭然的感覺,當然,也是因風受阻於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鬱心理的折射。
該詩以景傳情,以情染景,情景交融。這首詩中景物本身就含有不盡的情意,而詩人的悲愁又給景物罩上了一層慘澹的色彩。因此,饒有餘味,綿綿不盡。在結構章法上,所見與所感互動遞現,詩脈清晰,不失為一首有特色的律詩。

《洞庭阻風》作者張泌簡介

張泌

張泌(1925-2004),四川江油人。生前為綿陽市書協、江油市書協顧問,書法、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