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孫義興宰銘原文注釋譯文,贈從孫義興宰銘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贈從孫義興宰銘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朗然清秋月,獨出映吳台。

落筆生綺繡,操刀振風雷。

蠖屈雖百里,鵬鶱望三台。

退食無外事,琴堂向山開。

綠水寂以閒,白雲有時來。

河陽富奇藻,彭澤縱名杯。

所恨不見之,猶如仰昭回。

元惡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驚川無活鱗,舉邑罕遺老。

誓雪會稽恥,將奔宛陵道。

亞相素所重,投刃應桑林。

獨坐傷激揚,神融一開襟。

弦歌欣再理,和樂醉人心。

蠹政除害馬,傾巢有歸禽。

壺漿候君來,聚舞共謳吟。

農人棄蓑笠,蠶女墮纓簪。

歡笑相拜賀,則知惠愛深。

歷職吾所聞,稱賢爾為最。

化洽一邦上,名馳三江外。

峻節貫雲霄,通方堪遠大。

能文變風俗,好客留軒蓋。

他日一來游,因之嚴光瀨。

《贈從孫義興宰銘》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