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注釋譯文,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作者納蘭性德簡介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作者] 納蘭性德   [朝代] 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

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齧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

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註釋

①“鞭影”二句:意謂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鄣泥微卷,春日的水面碧綠如錦。鞭影,馬鞭之影。鄣泥,即馬韉。因墊在馬鞍下,垂於馬背的兩旁以擋塵土,故稱。
②“脈脈”二句:謂菱絲蔓蔓,纏繞交織,仿佛脈脈含情,嫩綠的春水好像是吳姬的眼波。菱絲,即菱蔓。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③齧膝:良馬名。元末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飛龍、赤兔、齧膝……正是青海月氏生下,大宛越睒將來。”
④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於唐僖宗時期。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書游賞賦詠雜記》:“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永寧劉公第二子覃及第……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而覃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蠻榼一小盎,亦不啻數升。”
⑤“蠟淚”二句:意謂面對蠟燈燭淚傷春的意緒又油然而起,那樑上的舊巢依然,只是宿巢的卻是一雙新燕。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著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2] 。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為“齧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眾人艷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余香。而為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為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為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後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為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為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後納蘭厭倦官場後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作者納蘭性德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滿族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家世顯赫,清康熙大學士明珠之子。納蘭性德自幼勤於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扈從於康熙身邊。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詞集《側帽集》問世,時年僅24歲。另有《飲水詞》、《通志堂集》。擅書法,精於書畫鑑賞。納蘭性德性澹泊,視功名權勢如敝屣,視相府長子、御前侍衛的地位為難以解脫的束縛。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上獨樹一幟,詞風格近李煜,有清李後主之稱。所寫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