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一
施肩吾有個真可愛的小女兒,在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鍾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效古詞》)而這首《幼女詞》更是含蓄兼風趣的妙品。詩一開始就著力寫幼女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著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著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說,會幹出“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左思),“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一類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這裡提“巧拙”實偏義於“巧”,暗關末句“拜新月”事。讀者一當把二者聯繫起來,就意會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動人的“乞巧”場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詩中並沒有對人物往事及活動場景作任何敘寫,由於巧下一字,就令人想像無窮,收到含蓄之效。前兩句刻劃女孩的幼稚之後,末二句就集中於一件情事。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乾什么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裡,令人忍俊不禁。“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這位“才六歲”的乳臭未乾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與‘細語人不聞’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別”沈德潛語)啊。儘管作者敘述的語氣客觀,但“學人”二字傳達的語義卻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衝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這類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情事,頗能窮形盡態。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削多成一,集中筆墨,只就一件情事寫來,以概見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賞析二
作者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鍾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效古詞》)而這首《幼女詞》更是含蓄兼風趣的妙品。一開始就著力寫幼女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著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著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說,會幹出“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左思),“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一類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這裡提“巧拙”實偏義於“巧”,暗關末句“拜新月”事。讀者一當把二者聯繫起來,就意會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動人的“乞巧”場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詩中並沒有對人物往事及活動場景作任何敘寫,由於巧下一字,就令人想像無窮,收到含蓄之效。前兩句刻劃女孩的幼稚之後,末二句就集中於一件情事。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乾什么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裡,令人忍俊不禁。“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這位“才六歲”的乳臭未乾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與‘細語人不聞’(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別”(沈德潛)啊。儘管作者敘述的語氣客觀,但“學人”二字傳達的語義卻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衝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這類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情事,頗能窮形盡態。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削多成一,集中筆墨,只就一件情事寫來,以概見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