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採花原文注釋譯文,于闐採花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于闐採花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于闐採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宮裡。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標籤: 用人 其他

《于闐採花》譯文

西域于闐的採花人,自認為天下的花雖出自不同地域,但大體上都差不多,女人大概也是如此。自從明妃王昭君遠嫁匈奴,胡地原來自認為貌美的女子慚愧得要死,這時才知道漢地多出美女,是胡地的女子不能相提並論的。只可惜王昭君不肯賄賂畫工才被醜化其畫像,得不到漢元帝的召見,讓那些相貌醜陋的女子占據皇宮后妃的位置。自古以來有多少的貌美女子,都不被賞識,被棄置在荒漠胡地,抑鬱終老。

《于闐採花》註釋

①于闐:古代西域的國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帶。
②明妃:即王昭君。
③丹青:指畫家。
④無鹽:戰國時齊國一位相貌極醜的女子,宣王立她為王后。
⑤蛾眉:美女的代稱。
⑥皓齒:美女的代稱。

《于闐採花》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