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染   [diǎn rǎn]
[點染]基本解釋
1.繪畫時畫家點筆染翰
2.武烈太子偏能真,座上賓客隨宜點染。——《顏氏家訓·雜藝》
[點染]詳細解釋
點筆染翰。指繪畫。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武烈太子 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子,皆知姓名矣。” 元 趙孟頫 《桃源春曉圖》詩:“ 瀛洲 仙客知仙路,點染丹青寄輕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點染,應酬畫債。”
寫作;修飾文字。
宋 陸游 《掩門》詩:“點染聊成字,呻吟僅似詩。” 明 《殺狗記·家門大意》:“點染新詞別樣錦,推敲舊譜無瑕玉。”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至於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倒無需怎樣的手腕。”
染色;著色。《元典章·禮部五·陰陽學》:“﹝鞭子﹞用粉五色點染。” 曹靖華 《飛花集·點蒼山下金花嬌》:“ 大理 花艷,艷得美術家調不出顏色來點染。”
沾染;沾附。
唐 鄭損 《星精石》詩:“蒼苔點染雲生靨,老雨淋漓鐵潰痕。” 宋 方夔 《感興》詩之十四:“秋夜不肯明,霜露畏點染。”
玷污;污染。
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反復歸聖朝,點染無滌盪。” 仇兆鰲 註:“ 虔 本心歸王室,但一受偽命,無從洗滌。”
點綴;裝點。
楊朔 《泰山極頂》:“萬山叢中,時而點染著極其工細的人物。” 廬隱 《海濱故人》:“寂寞的松林和無言的海流,被這五個女孩子點染得十分熱鬧。”
打點。《負曝閒談》第三回:“另外還有營官那邊,號房裡、門房裡、廚房裡,都得點染點染,把這位 柳老爺 弄了個家產盡絶。”
[點染]百科解釋
明朝 楊補 畫。 紙本墨筆 縱26.7厘米,橫3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楊補(1598—1657)明代畫家。字無補,號古農,祖籍臨江(今江西清江),生於吳,後為長洲(今江蘇吳縣)布衣。這幅畫構圖豐滿,正中一座山巒迫塞畫面,給人以棄絕棄絕塵俗之感。楊補山水學黃公望,但這幅畫上兼有吳鎮風格影響。畫上勾皴點染並用,落墨大膽沉著,濃墨醒目,墨色層次豐富,構成了畫面的空間感。山石坡地以長披麻皴寫出,筆力勁爽,表現出了山岩的獨特結構。工筆畫中的一種染色技巧,指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更多→ 點染
[點染]英文翻譯
P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