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怪,可疑 2.宋江見了這個大漢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趕出茶坊來,跟著那漢走。--《水滸全傳》
民間舞蹈,表演者踩著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也指表演高蹺用的木棍
1.亦作“蹺奇”。 亦作“蹺欹”。亦作“蹻蹊”。奇怪;可疑。 2.詭譎。 3.離奇。
猶言抬腳舉步。
唐 時內外用錢,每千文扣除若干,謂之蹺墊。 即後世所謂扣串。
亦作“蹻蹀”。猶奔走。
1.亦作“蹻脈”。 見“蹺脈”。 2.亦作“蹻脈”。中醫奇經八脈名。包括陽蹺脈和陰蹺脈。
見“ 蹺蹊 ”。
亦作“ 蹺恠 ”。 奇怪,可疑。
踩高蹺。
1.亦作“蹻足”。 跛足。 2.踮起腳跟。參見“蹺足抗首”。 3.舉足。
亦作“蹻然”。形容不踏實。
亦作“蹻車”。一種用於泥澤中乘馳的橇。
1.亦作“蹻腳”。 瘸腿,跛足。《市聲》第三一回:“內中一個蟹箝鬍子的 舒老三 ,一個吊眼皮的 楊福大 ,一個蹺腳的 蕭壽保 。” 葉紫 《校長先生》:“不一會兒,那個蹺腳的 王金哥 被叫來了。”2.翹起腿腳。《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他坐了一把醉翁椅子,仰天蹻腳的坐在上面。”3.指舊時女子的小足。《醒世姻緣傳》第七二回:“鼓澎澎一個臉彈,全不似半老佳人;飽撐撐兩隻奶膀,還竟是少年女子。雖是一雙蹻腳,也還不大半籃。”
亦作“蹻躍”。猶跳躍。
高低不平。 梨園戲《入窯》:“橋又險,坑又深,木橋蹺踦,全望我君相扶持。”
猶挺身。
見“ 蹺怪 ”。
踩高蹺。 表演者裝扮成戲劇或傳說中人物,踩在有踏腳裝置的木棍上,邊走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