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 
  • 12
  • KHDC

[跋]基本解釋

1.翻山越嶺:~涉。

2.踩,踐踏:~前躓後(喻進退兩難)。

3.文章或書籍正文後面的短文,說明寫作經過、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的情況:~文。~語。序~。

[跋]詳細解釋

〈動〉

  1. (形聲。從足,犮( bó)聲。本義:草中行走,越山過嶺)

  2. 同本義

    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左傳·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則憮。——《詩·鄘風 ·載馳》

  3. 又如:跋援(猶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轉

    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嚴武《巴嶺答杜二見憶》

  5. 又如:跋馬(勒緊馬繩,使馬迴轉)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腳跟)

  8. 見“跋扈”

〈名〉

  1. 火炬,火把 。如:跋燭(快要點完的蠟燭)

  2. 通“茇”。 根部。泛指東西的底下部

    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禮記·曲禮上》

    燭盡見跋。——《聊齋志異·邵女》

  3. 文體的一種。附在正文之後。即後序

    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夢溪筆談》

  4. 又如:跋尾(題寫文字於書卷之後)

[跋]百科解釋

【動詞】1、通“軷”。2、登山涉水。3、勒馬迴轉;騎馬馳逐。4、踩,踐踏。【名詞】1、通“茇”。2、草木的根或主幹,泛指根源,根本。3、文體的一種,寫在書籍,文章或書畫作品的後面。 更多→

[跋]英文翻譯

epilogue, colophon; go by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