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蚩   [chī chī]
[蚩蚩]基本解釋
1.敦厚貌。一說,無知貌。 2.惑亂貌;紛擾貌。 3.象聲詞。
[蚩蚩]詳細解釋
敦厚貌。一說,無知貌。
《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毛 傳:“蚩蚩者,敦厚之貌。” 朱熹 集傳:“蚩蚩,無知之貌。”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惑亂貌;紛擾貌。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大國蚩蚩,為 嬴 弱 姬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於是素交盡,利交興,天下蚩蚩,鳥驚雷駭。” 李善 註:“《廣雅》曰:‘蚩,亂也。’” 呂延濟 註:“蚩蚩,猶擾擾也。” 清 姚鼐 《詠七國》:“蚩蚩六國主,蟲豸力爭競。”
象聲詞。
茅盾 《速寫一》:“這是一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蚩蚩地飛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的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
[蚩蚩]百科解釋
蚩蚩,多義詞,敦厚貌或者惑亂貌,紛擾貌。也可以作為象聲詞。 更多→ 蚩蚩
[蚩蚩]英文翻譯
Chi 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