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蓴菜。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薄采其茆》:“茆與荇葉相似,南人謂之蓴菜。” 唐 劉長卿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詩:“歸路隨楓林,還鄉念蓴菜。” 清 馮延年 《秋月庵春暮》詩:“時光忽憶蓴菜滑,採摘不厭輕舟勞。”
葵蓴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蓴》。
1.用蓴菜烹製的羹。 2.蒓羹:蓴菜做的羹。
1.俗稱荇菜。 2.蓴菜之老者,可飼豬。 3.荇菜。 4.老蓴菜。
亦作“ 思蓴 ”。同“ 思鱸蒓 ”。
同“ 憶蒓鱸 ”。 宋 陸游 《舟中夜賦》詩:“寓居尚復能栽竹,羈宦懸知正憶蒓。”
吳 地的蓴羹,以美味著稱。
蓴菜。
鱸魚與蓴菜。
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千里湖裡蓴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蓴:蓴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初生的蓴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因以“思鱸蒓”喻思鄉歸隱。
猶憶蓴鱸。
見“ 千里蓴羹 ”。
見“ 思鱸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蓀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晉書·文苑傳·張翰》作“乃思 吳中 菰菜、蓴羹、鱸魚膾”。蓴,同“ 蒓 ”。後以“憶蒓鱸”喻思鄉或歸隱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