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來苫蓋負載的馱鞍或為運輸而包裹貨物的一塊帆布或其他厚布 2.遮蓋東西用的大雨布
用葦篾、秫秸皮等編成的遮蓋東西用的席
茅草蓋的屋頂。
舊指居親喪的地方。
古代在親喪中所居之室。
細小,纖細。
1.亦作“茆苫”。謂用茅草覆蓋。亦指茅舍、草屋。 2.古禮居喪者的草墊。
草廬。
謂坐臥於草荐上。古代居喪的禮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郗公 亡, 翼 為 剡縣 ,解職歸,席苫於公靈牀頭,心喪終三年。”
茅草所編用以遮雨的覆蓋物。
1.草墊。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 張千 笑雲]你替我打個草苫兒,我還你草錢。”《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濃重的烏雲像一面巨大的草苫子,從南邊貼著兩山倒卷過來。”2.用草覆蓋的屋頂。 唐 賈島 《題韋雲叟草堂》詩:“白茅草苫重重密,愛此秋天夜雨淙。”
遮蓋
見“ 寢苫枕塊 ”。
草衣。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頭枕著土塊。古時宗法所規定的居父母喪的禮節。
古代禮教,子從父母之喪起至入葬,不住寢室,臥於草蓆,以土塊為枕,謂之“臥苫枕塊”。《宋史·徐積傳》:“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嘔血。廬墓三年,臥苫枕塊。”參見“ 寢苫枕塊 ”。
裝模作樣。
表示時刻不忘報仇。同“寢苫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