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 指生活清苦。
原指竹籃中盛著飯食,壺中盛著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 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壼漿,以迎王師。”原謂竹籃中盛著飯食,壺中盛著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
比喻計較小利。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 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簞:盛飯竹器。 一簞食,一壺酒。指少量飲食。
陋:簡陋,窄小;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住在陋巷裡,用簞吃飯,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極為窮苦。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
相傳古有良將,得到別人贈送的一簞酒,為了表示與部下共享,把酒倒在河裡,讓兵士從下游取水飲之。事見 漢 黃石公 《三略·上略》。或以為 越王 勾踐 事,見《呂氏春秋·順民》。後以“簞醪投川”為將領愛撫部下,甘苦與共的典實。《文選·張協<七命>》:“單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單,通“ 簞 ”。 李善 注引《黃石公記》:“昔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之醪,投河,令衆迎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軍思爲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
《論語·雍也》載: 顏淵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 孔子 稱讚他說:“賢哉 回 也!”後以“簞瓢陋巷”為生活清貧的典故。 《世說新語·文學》“ 桓公 、 王長史 、 王藍田 、 謝鎮西 並在” 劉孝標 注引《王述別傳》:“ 述 蚤孤,事親孝謹,簞瓢陋巷,宴安永日。” 清 孫枝蔚 《甲申春日紀事》詩之二:“可憐金盡生同盡,纔羨簞瓢陋巷儒。”
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民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粗糙的飲食,簡陋的食具。 指安貧樂道。 清 馮桂芬 《似山居圖序》:“涉世處境之道貴乎似,以其近真也,此即 老氏 無爲、 莊氏 齊物之説也,而於 孔 顔 疏水簞瓢之義亦無礙焉。”
一簞飯食,一豆羹湯。謂少量飲食。亦以喻小利。《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宋 蘇軾 《伊尹論》:“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積也。”
縕:舊棉花,亂麻。褐:粗布衣服。瓢:飲水用具。簞:盛飯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飲食用的是瓢、簞。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謂竹籃中盛著飯食,壺中盛著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蘇軾 《新渠詩》敘:“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爭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參見“ 簞食壺漿 ”。
猶言簞瓢屢空。晉 陶潛 《自祭文》:“簞瓢屢罄,絺綌冬陳。”
猶言簞瓢陋巷。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三:“簞瓢陋室,若飫萬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