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籬是什麼意思,笊籬的解釋,笊籬的反義詞近義詞,笊籬的意思,笊籬的英文翻譯

笊籬   [zhào lí]

[笊籬]基本解釋

用竹篾、柳條或鐵絲等編織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湯里撈東西

[笊籬]詳細解釋

  1. 用竹篾或鐵絲、柳條編成蛛網狀供撈物瀝水的器具。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揀取均者,熟蒸,曝乾。須即湯煮,笊籬漉出,別作臛澆。”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三折:“我一日編十把笊籬,著 靈兆 孩兒貨賣。”《西遊記》第四六回:“劊子手將一把鐵笊籬,在油鍋里撈。”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沒有名號,只有標記,有的門口掛著一隻笊籬,有的視窗放著一對笊籬。”

[笊籬]百科解釋

笊籬是一種發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的烹飪器具,用竹篾、柳條、鉛絲等編成。像漏勺一樣,有眼兒。在烹飪時,用來撈取食物,使被撈的食品與湯、油分離,即過濾、篩分、瀝水(或者說漓液),跟漏勺的作用差不多,但又有不同用途。主要用於撈餃子、撈麵等等。由於笊網形狀酷似蜘蛛網,故英文譯作Spider。閩南語俗稱面摵仔,摵仔面(俗寫作切仔面)一名即源於此。材質有竹編的、金屬的(舊時有用黃銅、鋁等金屬打造,當前多用鐵和不鏽鋼製成)。福建農村用的笊籬都用毛竹編成,用於打撈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飯,然後裝到飯甑中蒸煮。笊籬把手也用毛竹片而製成,長約三尺。 更多→ 笊籬

[笊籬]英文翻譯

Colander

[笊籬]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