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寒碪 ”。 指寒秋的搗衣聲。砧,搗衣石。詩詞中常用以描寫秋景的冷落蕭條。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 遼陽 。” 唐 李賀 《龍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 南唐 李煜 《搗練子令》詞:“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水滸傳》第二一回:“譙樓禁鼓,一更未盡一更催;別院寒砧,千搗將殘千搗起。”
[口]砧
用於切菜的厚板子
植物嫁接時承受接穗的植株,如在酸棗上嫁接大棗,酸棗就是砧木
楚 地搗練的砧杵之聲。
秋日搗衣的聲音。
見“ 斧碪 ”。
搗衣聲的美稱。
亦作“碪石”。 搗衣石。
土地的四至。
搗衣石的美稱。
切魚用的砧板。
斬草時承鈇的砧板。 因鈇與“夫”同音,故隱語稿砧為“夫(丈夫)”。《玉台新詠·古絕句之一》:“稾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鏡》詩:“稾砧一別若箭弦,去有日,來無年。”按, 宋 許顗 《彥周詩話》:“‘藳砧今何在’,言夫也。‘山上復有山’,言出也。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言月半當還也。”
槀,通“ 稾 ”。古代處死刑,有罪者席稾伏於椹(砧板)上,以鈇斬之。鈇與“夫”同音,後因以“槀砧”為婦女稱丈夫的隱語。
搗衣石。
傍晚搗衣的砧聲。 砧,搗衣石。
有角的鐵砧;特別指制桶工人敲彎鐵釘或鉚釘時用的鐵砧
響亮的搗帛聲。
即砧板。
亦作“碪杵”。搗衣石和棒槌。亦指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