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蒙   [fā mēng]
[發蒙]基本解釋
發蒙[fāmēng][get confused;get into a muddle] [口]:糊塗,不清楚\n發蒙[fāméng][teach a child to read and write;teach a child his ABC] 啟發蒙昧,後也指教兒童、少年開始識字讀書
[發蒙]詳細解釋
啟發蒙昧。
《易·蒙》:“初六,發蒙,利用刑人。” 孔穎達 疏:“以能發去其蒙也。” 漢 枚乘 《七發》:“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劉長卿 《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詩:“飛錫今何在,蒼生待發蒙。” 清 許汝霖 《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拜獻忝後塵,發蒙仰先覺。”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昨始得《右文説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測》一本,入夜循覽,砉然發蒙。”
謂開始學習識字讀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段維 ﹞年及強仕,殊不知書;一旦自悟其非,聞 中條山 書生淵藪,因往請益。眾以年長猶未發蒙,不與授經。”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五:“或謂童稚發蒙之師,不必妙選,然先入者為之主,亦豈宜闊略世故。” 鄒韜奮 《經歷》附錄:“我六歲的時候,由父親自己為我‘發蒙’,讀的是《三字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我在發蒙兩三年以後,先生便要教我作對子。”
揭開蒙蓋物。喻輕而易舉。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日發兵,使人即刺殺大將軍 青 ,而説丞相下之,如發蒙耳。”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如蒙巾,發之甚易。”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戰》:“彼之謀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資財不攻兵陣,方且以聘盟為陰謀,借和約為兵刃,迨至精華銷竭,已成枯臘,則舉之如發蒙耳。”
糊塗;弄不清楚。如:這事兒弄得我發蒙了。
使盲人眼睛復明。喻啟發蒙昧;開拓眼界。
《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矇矣。”《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 王逸 註:“冀幸 懷王 開其矇惑之心。”《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親自覽讀,反覆數周,心開目明,曠然發矇。” 李賢 註:“ 韋昭 注《國語》曰:‘有眸子而無見曰矇。’”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閒者北游,喜歡無量。登 芒 濟 河 ,曠若發矇。” 清 方苞 《讀<尚書>又記》:“自 歐陽氏 辨其妄,郡儒昭然若發矇矣。”參見“ 發蒙 ”。
[發蒙]百科解釋
發蒙,舊時指教兒童開始識字讀書;啟發蒙昧。見《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蒙矣。” 更多→ 發蒙
[發蒙]英文翻譯
Fa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