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   [wèng chéng]
[瓮城]基本解釋
大城外的小城,用來加強防禦
[瓮城]詳細解釋
亦作“瓮城”。城門外的小月城。
宋 曾公亮 《武經總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 鄆 人從城上磔石以投之, 珍 軍皆死瓮城中。”《元史·順帝紀八》:“詔京師十一門,皆築瓮城,造弔橋。”《花月痕》第三回:“﹝ 痴珠 ﹞轉瞬車到東門,剛進瓮城,忽見從城內來了一車。”
即 鐵瓮城 。
江蘇 鎮江 子城的別稱。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樓》詞:“ 瓮城 高,盤徑近,十里筍輿穩。” 清 王曜升 《登北固山》詩:“雄峰高枕 瓮城 斜,有客登臨送晚霞。”
[瓮城]百科解釋
瓮城,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可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於中國古代城市城牆的一部分。瓮城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瓮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由於受歷史的局限和“左”傾思潮的影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拆城運動席捲全國,各大城市古代城垣以各種理由遭到了毀滅性拆除,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瓮城是南京明城牆的內城南門聚寶門(今中華門),其規模僅次於被拆除的通濟門瓮城。 更多→ 瓮城
[瓮城]英文翻譯
W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