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道場   [shuǐ lù dào chǎng]
[水陸道場]基本解釋
佛教法會的一種。僧尼設壇誦經,禮佛拜懺,遍施飲食,以超度水陸一切亡靈,普濟六道四生,故稱。 宋 蘇軾 《釋迦文佛頌》引:“ 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設水陸道場供養。”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改日做個水陸道場,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王氏 ﹞請舊日尼院中各眾,在墓前建起水陸道場三晝夜,以報大恩。”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五》:“但在這裡,卻也太沒有生氣,只見和尚自做水陸道場,男男女女上廟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氣盡。”
[水陸道場]詳細解釋
佛教法會的一種。僧尼設壇誦經,禮佛拜懺,遍施飲食,以超度水陸一切亡靈,普濟六道四生,故稱。
宋 蘇軾 《釋迦文佛頌》引:“ 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設水陸道場供養。”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改日做個水陸道場,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王氏 ﹞請舊日尼院中各眾,在墓前建起水陸道場三晝夜,以報大恩。”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五》:“但在這裡,卻也太沒有生氣,只見和尚自做水陸道場,男男女女上廟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氣盡。”
[水陸道場]百科解釋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水陸法會起源於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一直流傳至今日,並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並廣設壇場,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故在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更多→ 水陸道場
[水陸道場]英文翻譯
Water D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