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   [máo gōng dǐng]
[毛公鼎]基本解釋
西周 晚期 宣王 時的青銅器。 清 道光 末在 陝西省 岐山縣 出土。完好無損。銘文三十二行,連重文共四百九十七字。為傳世青銅器最長的銘文。此器現藏我國 台灣省 。參閱 郭沫若 《“毛公鼎”之年代》。
[毛公鼎]詳細解釋
西周 晚期 宣王 時的青銅器。
清 道光 末在 陝西省 岐山縣 出土。完好無損。銘文三十二行,連重文共四百九十七字。為傳世青銅器最長的銘文。此器現藏我國 台灣省 。參閱 郭沫若 《“毛公鼎”之年代》。
[毛公鼎]百科解釋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00公斤。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說),在目前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 更多→ 毛公鼎
[毛公鼎]英文翻譯
bronze tripod cooking vessel made in late Western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