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ēng céng 
  • 12
  • ULJF

[曾]基本解釋

[ zēng ]

1.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親屬:~祖父。~孫。

2.古同“增”,增加。

3.竟,簡直,還(hái):“以君之力~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姓。

[ céng ]

1.嘗,表示從前經歷過:~經。未~。何~。~幾何時。

2.古同“層”,重(chǒng)。

[曾]詳細解釋

1. 曾 2. 曾

〈副〉

  1. (形聲。從八,從曰。本義未明。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2. 過去發生過——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唐· 白居易《憶江南》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又如:曾不(不曾);幾年前我曾見過他一面;我曾去過杜坪鄉

  4. 已經 ——表示動作行為已經進行。如:似曾相識

〈形〉

  1. 通“層”。重疊

    有虞之王,燒曾藪,斬群害,以為民利。——《管子·輕重戊》

    大廈曾架,擬於崑崙。——《淮南子·本經》

    盪胸生曾雲。——杜甫《望岳》

  2. 另見 zēng

〈形〉

  1. 重。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關係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時不分。

    計高曾之時。

    視高曾之時。

    高曾時為一戶者。

  2. 又如:曾翁(稱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孫和玄孫)

  3. 謙詞。猶“末”

    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左傳》

  4. 又如:曾臣(末臣)

  5. 高舉的樣子

    曾逝萬仞之上。——劉安《淮南子·覽冥》

〈動〉

  1. “增”的本字。增加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曾欷歔余鬱邑兮。——《楚辭·離騷》

  2. 又如:曾思(反覆思考);曾折(曾撓。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強);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飛遠去)

〈副〉

  1. 乃,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湯問》

    曾不能疾走。——《戰國策·趙策》

    曾不慘然。——清· 黃宗羲《原君》

    長曾不盈寸。——明· 魏學《核舟記》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

  2. 表示相承,相當於“則”、“是”、“就”

    我曾無閭里之聞,窮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3.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怎” 。如:曾奈(怎奈)

〈名〉

  1. 另見 céng

[曾]百科解釋

曾姓為傳統漢族姓氏,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蒼山縣)西北一帶。夏王少康封地給小兒子曲烈作為子爵王國,稱為鄫子國。後鄫國被滅,鄫國太子巫出奔鄰近的魯國,用原國名“鄫”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中國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萬,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約有30萬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中國歷史曾出現許多曾姓名人,如春秋時期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曾子、北宋文學家曾鞏、晚清重臣曾國藩等。 更多→

[曾]英文翻譯

once

[曾]為謎底的謎語

1.僧人不露面(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