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粟尺布   [dǒu sù chǐ bù]
[斗粟尺布]成語解釋
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
[斗粟尺布]成語出處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斗粟尺布]成語故事
西漢時,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收養了劉長。淮南王英布因舉兵叛亂,兵敗被殺以後,劉長被封為淮南王。
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異常驕橫。孝文帝即位以後,他更是有恃無恐,驕蹇數不奉法。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因為他和辟陽侯審食其有宿怨,以鐵椎殺之,孝文帝寬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驕橫不法。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為所欲為。他亂殺無辜,亂送爵位,把自己的車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後來,竟派人南約閩越,北結匈奴,準備起兵謀反。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後,幫著他謀反的人,殺頭的殺頭,被捕的被捕,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廢除了他的王號,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劉長絕食自殺。當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便編了一首歌謠說:一尺布,還可以縫,一斗粟,還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
根據這首民謠,後人引伸出“斗粟尺布”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
[斗粟尺布]百科解釋
【解釋】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兄弟不和 更多→ 斗粟尺布
[斗粟尺布]近義詞
[斗粟尺布]英文翻譯
Brothers at loggerh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