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wén xiàn]
[文獻]基本解釋
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書籍
[文獻]詳細解釋
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和多聞熟悉掌故的人。
《論語·八佾》:“ 夏 禮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禮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 朱熹 集註:“文,典籍也;獻,賢也。” 宋 陸游 《謝徐君厚汪叔潛攜酒見訪》詩:“衣冠方南奔,文獻往往在。”
專指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元 楊維楨 《送僧歸日本》詩:“我欲東夷訪文獻,歸來中土校全經。”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余邑先輩,文獻無徵,每以為恨,故於羣書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輒掌録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白》:“不過這原是一點文獻,並非入門書。”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由於這些研究員的堅持,數學研究所繼續訂購世界各國的文獻資料。”
[文獻]百科解釋
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所謂文獻,文,是文本記載,獻,就是口頭相傳的。文獻的基本要素是:1.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2.一定的載體;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更多→ 文獻
[文獻]英文翻譯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