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爐   [shǒu lú]
[手爐]基本解釋
冷天烘手取暖用的小火爐。隨身攜帶方便
[手爐]詳細解釋
亦作“ 手鑪 ”。
1.儀仗隊、侍者或僧人作法事時所執的香爐。 俞樾 《茶香室三鈔·神佛中畫帝後像》引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 景祐 中,有畫僧於市中見舊功德一幅,乃 慈氏菩薩 像,左邊一人執手爐……遂以半千售之,持獻入內, 閻都知 一見驚曰:‘執香爐者,實 章聖 御像也。’”
手執香爐。
元 張昱 《輦下曲》之十二:“國老手鑪先引導,白頭聯騎出都城。”
冬天暖手用的小銅火爐。
伊世珍 《嫏嬛記》引《采蘭雜誌》:“ 馮小憐 有手爐曰辟邪,足爐曰鳧藻。皆以飾得名。”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一歲嚴寒,有門檻里裝束頗華,提白銅手爐過市。” 吳組緗 《山洪》五:“提著個手爐藏在背後,把棉襖的後擺托的高高挺起。”
[手爐]百科解釋
手爐,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多為銅製。它是舊時中國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與腳爐相對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手”、“捧爐”、“袖爐”;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用火取暖,是先民們早就發現的。古人將火种放進陶器具內,稱為“火爐”。大家圍坐取暖,在古詩文中常有描寫。 更多→ 手爐
[手爐]英文翻譯
Handw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