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恨鬱積於心。
1.同“氣憤”。 2.身份,體面。
憤怒不平貌。
1.不怨,不惱恨。 2.不平;不服氣。
忿怒急躁。
疑忌憤恨。
舊日的忿恨。
猶逞怒。《明史·王時中傳》:“給事中 劉世揚 等言 時中 不當逞忿箝言官,帝乃切責 時中 。” 清 林則徐 《丁燦庭等兩次京控案審明定擬折》:“ 漢 人之逞忿於 回 者,莫甚於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之事,而 回 人之逞忿於 漢 者,前後併計,實亦厥罪惟均。”《晏子春秋·問上八》“士武以疾忿,急以速竭” 張純一 校注:“士,學行優於細人者。亦唯持武力,率爾逞忿。”
鬱悶生氣。
怨恨氣憤。
1.憤怒;怨恨;使惱怒 2.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史記.陳涉世家》
給與;付給
亦作“讐忿”。仇恨,憤恨。
極其忿恨。
發怒;憤慨。《史記·汲鄭列傳》:“ 黯 時與 湯 論議, 湯 辯常在文深小苛, 黯 伉厲守高不能屈,忿發駡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資治通鑑·唐德宗貞元四年》:“﹝上曰﹞ 楊炎 論事亦有可采,而氣色粗傲,難之輒勃然怒,無復君臣之禮,所以每見令人忿發。”
見“ 忿懥 ”。
忿怒的話;怨恨的話。
見“ 忿鬱 ”。
猶肆怒。
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