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ng 
  • 11
  • IPKH

[常]基本解釋

1.長久,經久不變:~數。~量(亦稱“恆量”)。~項。~任。~年。~駐。~住。~備不懈。

2.時時,不只一次:~~。~客。時~。經~。

3.普通的,一般的:~識。~務。~規。~情。~人。平~。反~。

4.姓。

[常]詳細解釋

〈名〉

  1. (形聲。從巾,尚聲。本義:旗)

  2. 同本義

    紀於太常。——《書·君牙》。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

    載是常服。——《詩·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於常,悲不能對。——《逸周書》

    常,下裙也。——《說文》。朱駿聲曰:“常裳二字,經傳截然分開,並不通借。”

  4. 規則,規律

    陳常於時夏。——《詩·周頌·思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 桀亡。——《荀子·天論》

  5. 又如:常古(舊法,常法);常故(舊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會宣揚的所謂恆久不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準則,即倫常;綱常 。如:常倫(倫常);三綱五常

〈量〉

  1. 古代長度單位。一丈六尺為常

    尋舒兩肱也,倍尋謂之常。——《小爾雅·廣度》

    蒲筵常。——《儀禮·公食禮》。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尋。”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記》

    爭尋常以盡其民。——《左傳·成公十二年》

    不過墨丈尋常之間。——《國語·周語》

    尋常之溝。——《莊子·庚桑楚》

〈形〉

  1. 恆久;長久不變

    常,質也。——《廣雅》

    未變常也。——《易象下傳》。虞注:“恆也。”

    魯邦是常。——《詩·魯頌·閟宮》

    天命靡常。——《詩·大雅·文王》

    日月以為常。——《國語·越語》

    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墨子·尚賢》

    聖人無常師。——唐· 韓愈《師說》

  2. 又如:常德(始終不變的品德);常心(固執不變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詩·唐風·鴇羽》

    則維其常。——《詩·小雅·十月之交》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唐· 韓愈《雜說》

    白樂天游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又如:常時(平時;平日);常言(平常的話;普通的話)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罰);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

  1. 經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列子》

    漢王急,推墮 孝惠、 魯元車下; 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史記·項羽本紀》

    良因異之,常習誦之。——《史記·留侯世家》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唐· 韓愈《雜說》

  2. 又如:常見面;常則是(經常是,總是);常時(時常,常常);常參官(日常參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語。指頭腦經常或長久保持清醒);常經(經常);常賃(經常受僱於人)

  3. 通“嘗”。曾經

    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權成。——《莊子·人間世》

    主父常游於此。——《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常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論》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史記·高祖本紀》

    項伯常殺人,從良匿。——《史記·留侯世家》

[常]百科解釋

常姓,歷史悠久,主要源於姬姓,相傳黃帝有臣常先、常儀,但在常姓夏商時代的活動沒有任何資料。周武王姬發封其弟姬封於康,周成王時轉封於衛,衛康叔支庶食采於常,子孫以邑名為氏。春秋吳王封支庶於常,子孫以邑名為氏。楚大夫恆思公後有恆氏、常氏,為避北宋真宗名諱,改恆姓為常姓。常姓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約占常姓總人口的32.1%,山東、山西、安徽、陝西、遼寧五省集中了常姓總人口的33.4%。 更多→

[常]英文翻譯

often

[常]為謎底的謎語

1.泥落空堂簾半卷(打一字)

2.脫下衣裳換圍巾(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