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藝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厚著臉皮,毫無羞澀之感
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倖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心裡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1.消遣性地做某事,也指戲弄人 2.輕率地對待人或事情
勉強去做難度較大的事
猶彰明較著。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晉 劉琨 少負志氣,與 祖逖 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見《晉書·劉琨傳》。後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清 林則徐 《送嶰筠賜環東歸》詩:“得脫穹廬似脫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尼波羅國》:“近代有王……碩學聰睿,自製《聲明論》,重學敬德,遐邇著聞。”
罪惡非常明顯。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土豪劣紳中罪惡昭著的,農民不是要驅逐,而是要捉他們,或殺他們。”
抽得數目小的籌碼。比喻短命早死。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 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昭著:顯著,明顯。 惡劣的事跡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慮》:“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形容不顧羞恥
謂看到事物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語本《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漢 班固 《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者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準今,見微知著。”
方言。 猶言哪裡值得,不值得。
謂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著意。”《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過了十年五載,遇個知心著意的,説得來,話得著,那時老身與你做媒,好模好樣的嫁去。”《天雨花》第四回:“汝知我平日所愛 桂香 女,知心著意緊隨身。”亦作“ 知心知意 ”。《紅樓夢》第八一回:“如今 寳姐姐 家去了,連 香菱 也不能過來,二姐姐又出了門子了,幾個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處,弄得這樣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