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   [dà yī]
[大衣]基本解釋
1.婦人的禮服。
2.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
3.較長的西式外套。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大衣]詳細解釋
婦人的禮服。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 商 周 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 唐 則裙襦大袖為禮衣。 開元 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孝》:“國朝婦人禮服, 達靼 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秦中書 聽見 鳳四老爹 來了,大衣也沒有穿,就走出來。”
較長的西式外套。
楊朔 《潼關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垂著兩隻耳朵的灰色軍帽。”
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盡他哀告,總不理他,怒轟轟的走進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大衣]百科解釋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製作。女式大衣約於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大衣,漢族服飾。古代婦女的禮服,起於唐代。沿用至明代。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周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為禮衣。開元中,... 更多→ 大衣
[大衣]英文翻譯
Overc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