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愛。
從前印書用梨木或棗木刻板。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
比喻人有某種特殊的愛好。
指兄弟友愛。
比喻相貌醜陋的人或物
指刻版刊印書籍。 梨棗:舊時刻書多用梨木棗木,古代稱書版。
整個地吞下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據傳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魯曾點嗜羊棗。 後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道教經書中所說的“仙果”。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棗子。比喻小偷小摸。
舊時印書,多用棗木梨木刻板。 比喻濫刻無用的書。
曾晳 嗜羊棗, 楚文王 嗜昌歜,後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明 呂坤 《答孫月峰書》:“吾輩若不叛 孔子 ,即博涉此書,爲羊棗昌歜,有何不可?” 明 唐順之 《與王堯衢書》:“詩文六藝與博襍記問,昔嘗強力好之,近始覺其羊棗昌歜之嗜。”參見“ 昌歜羊棗 ”。
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同“渾淪吞棗”。
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